瀏覽人次: 10

地景奇觀

珊瑚築城

環礁形成三部曲:裙礁→堡礁→環礁

「珊瑚礁」是由造礁珊瑚與造礁生物相互附著、重疊生長,所建造起來的一種可以抗海浪的生物構造。但是造礁珊瑚所增長的骨骼結構往往相當疏鬆。珊瑚礁可分成裙礁、堡礁及環礁。臺灣及澎湖之珊瑚礁皆屬裙礁,堡礁最有名為澳洲大堡礁,而東沙環礁則為環礁之代表。

根據達爾文的珊瑚礁理論,環礁的初期發育可能發生在海底火山噴發後生成的火山島周圍,因珊瑚附著生長而形成裙礁,其後島嶼逐漸下沉,珊瑚礁持續堆積增長,由於島嶼的外緣水流交換較好,珊瑚生長比內側為佳,久而久之就形成堡礁,後來火成岩島嶼完全沒入水中,僅剩下環狀的珊瑚礁島嶼在海面持續增長,最後便形成環礁。

環礁三部曲

植物的魔法-形成東沙島

形如蟹螫,在一開始的時候很可能並不存在,當珊瑚蟲在建造珊瑚城城牆的時候,因為海流的吹送,城裡各處也一面堆起了沙堆,當然,這些沙堆全都是珊瑚骨骼與貝殼的碎屑。

透過海草定沙護灘的功能,在珊瑚沙堆積的過程中,海草把沙抓牢了,使得堆積更有效率,珊瑚沙逐漸堆高,露出海面,於是形成了「沙洲」。

在這片光禿禿的沙洲上,潮來潮往,總是把珊瑚沙推上來再吸回海裡;這時洋流送來了遠方的種子,各種海漂植物,用它們精心設計的果實,把種子小心地包藏在裡面。果實藉由潮水,奮力搶灘登陸。直到種子落地生根、發芽,抽長出莖葉,拿出耐旱、抗風、耐鹽的本事,用它們的根牢牢抓住這些珊瑚沙,當潮水再起落,流回海裡的沙變少,慢慢慢慢地,形成了一個蟹螯的形狀,珊瑚沙也都被抓牢了,這時島嶼才真正形成。

東沙島形成想像圖解